Grounded Flow 个人成长

牛津通识《儿童心理学》的启示

2021-01-18
豆藏

业界大牛Usha Goswami编写的一本小册子,介绍了儿童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结果。

我划到的重点如下:

安全依恋是一切的基础

重要性这里就不展开多说了,安全性好的儿童在以后的成长中,心理状态和自信要好很多。

婴儿时期的依恋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简单的说就是及时温暖的回应。

但是往往人们在婴儿成长到幼儿,进入童年期的时候就忽略了这一点——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比如考试分数……

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对安全依恋的巩固和加强多少都不为过(只是要警惕和溺爱的区分)。不管孩子多大,这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情绪发展的大本营是家庭

心理理论:社会认知理解。以他人的镊子观点和欲望为基础,预测他人的行为。

把书中关于情绪和语言发展的章节看完,主要有下面几个点:

  1. 什么样的家长什么样的娃。

    书中有一点我以前不知道,想要特别指出的就是,父母如何解释孩子行为动机也会深深影响孩子对他人行为的解读。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是“故意跟他们对着干;是在挑战他们的底线”,那么孩子也会偏向于把其他人的行为解释为恶意的(“敌意归因偏差”)。反之亦然(“善意归因偏差”)。书中提到

    反社会的儿童要么知道社会规则但不屑一顾(一般有精神了类疾病,占人口1%)或者处于不支持社会规范学习的家庭环境中,而后者更加常见。”

    也就是“熊孩子必有熊家长。”

  2. “将心比心“(mind-mindedness)是婴儿心理状态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

    “将心比心“是说,父母或者主要照顾着是否把婴儿当做有思想的个体来对待。(用大白话说就是把孩子当人)举个栗子:婴儿牙牙学语的时候,能更好“将心比心“的父母会将那一串外星语理解成刻意的言语,婴儿想表达特定的意思。

  3. 在家庭对话中多引入情绪词汇,讨论出现情绪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项研究指出,3岁的儿童跟家人争吵时最多的话题就是对情绪的讨论。在这里要指出的是男孩和女孩使用情绪词汇的频率并没有差别。有差别的是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家长跟女孩讨论情绪更多。

  4. 假装游戏的重要性

    有假想同伴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这样的孩子有更好的语音技能去创造一个同伴以及场景事件来完成一个充满细节的故事。

元认知和执行功能是鸡娃重点

依恋关系和情绪能力很重要但是好像也没法鸡——跟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元认知和执行功能可能是可以鸡一鸡的了?

元认知行为是自我反思的学习行为。包括对自己的信息处理技能进行反思的能力、监控自己的认知表现的能力和意识到不同认知任务所需要求的能力。

标志:

  1. 记忆力
  2. 自我评估

一些实验上的测量方法: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97944/

执行功能可以让人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获得策略性的掌控。包括策略性得抑制某些想法活行为的能力;对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控制的能力,以及在面对改变是能够灵活应对的能力。

小学阶段,执行功能会有突然的迅猛发展。个体差异与总体的认知能力(非语言智商)、语言技能和工作记忆有关。也与心理理论中测量的”心理状态“有关。

标志(可用于测量):

  1. 延迟满足
  2. ”冲突“任务
  3. 认知灵活性:多线程工作;记住不同的观点
  4. 计划性

具体怎么鸡,我暂时没整理,一个思路是:看看科学家是怎么测量的,把实验方法包装在游戏中,就是最直接的训(ji)练(wa)方法了。


上一篇 走出2020

Comment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