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二月就已经很丧了,结果三月告诉我,不,还有更糟的。
到了现在最危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大家都还活着就已经很好了不是吗?
仅仅说一下书影吧。
《脑与阅读》
想看看作者对于phonics是什么态度,只阅读了第五章。很有意思!英文原文很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偏见,有趣极了。
第五章笔记如下:
阅读习得的三个阶段
- Pictorial stage: 把字当成图片来认
- Phonological stage:学习把图素转化成音素
- Orthographic stage:识字过程的自动化
其中比较关键的时间点是儿童开始认识到语言是由有限的音素排列组合而成的。(phonemis awareness)研究证明,儿童早期如果玩一些变音游戏会提高对音素的感知。英文里面有一些很著名的歌,例如super simple song里面的Apples & Bananas。
这三个阶段对于脑区的变化:首先是全脑, 当phonemis awareness开始之后,开始慢慢集中到左脑的letterbox。
总结一下就是儿童首先要发现音素,然后把音素跟字母对应起来, 最后再进展成为识字。而且,把文字变成一串读音,无法自发自发习得,必须系统教授。
在教学中,可以一开始重点学习音节,音调, 在学习中,需要有大量的重复。类似于”pat the cat sat on the mat”这样的句子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韵文也是很好的选择。在辨别pat,cat这样的单词时,可以把p,c涂成不同的颜色来提醒儿童这些是不同的单词。学习顺序应该是从最简单最常用的开始。在最开始的准备阶段,比较强调图素——可以理解为简单字母或其组合。这里推荐使用蒙特梭利的沙盘,让儿童用手指去画出字母,好理解d,b,p这些是不同的字母。
然后才开始音素。当然图素和音素其实很难分开。在做图素准备的时候,其实也会同时学习音素了。
我觉得作者是支持phonics的,一定要抠细节,就是之前有一个识别字母和音节的准备期。在实际操作中,phonics的书太多太多了,其中肯定也有打着phonics旗号干别的书。具体的教案和教学方法有待细挖。
《小王子的领悟》
一本对《小王子》哲学意义的理解。《小王子》是我仰其大名,在高中读的。说实话我自己也没读出来个什么味道。大致看完这个讲解,把狐狸的爱理解为大爱以及最后小王子是体会到了责任无法推卸决定返回挺有意思的。还有一点是从玫瑰园的遭遇,解释成了自我认识的危机。有一点可能没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小王子在狐狸的帮助下度过了危机,离开狐狸后回到了玫瑰园对玫瑰们说你们没有被驯服你们其实啥都不是,这个对于那些无辜的玫瑰是相当残忍的,甚至会造成它们的自我认识危机。之后作者算是探讨了一下在无法跟他人产生驯服关系的时候,要如何自处的方法——自我驯服。大概就是努力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具体如何操作?无解。
我承认这本书我读得不太认真,可能也不会回去重读一次《小王子》。
因为我已经是个无聊的大人了。
《无依之地》
在我被迫思考生死问题的时候看的一部片。看完之后还是很唏嘘的。4星。
选择那样的生活方式一开始是因为没有选择,之后是无法停留。虽然说人注定孤独,但是把那种近乎绝望的孤独赤裸裸摆在面前,还是能激出巨大的恐惧。一直在路上,这个听上去浪漫的生活方式,背后也许是巨大的无奈。
《工作细胞2》和《工作细胞Black》
正常版的工作细胞还是一如既往地明亮欢快,所有的危机最后都是会化解的——没有第一季的惊艳,也就3.5星吧。我估计酸奶产业可能投了不少钱——总之多吃酸奶吧,乳酸菌简直就是包治百病。
我非常喜欢暗黑版的剧情——除去生理的那一集。讲了压力,酒精,吸烟,熬夜, 暴饮暴食等等对身体的危害。可能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希望能敲响警钟。可是人设特别服务男性读者,袒露巨乳,陪酒女,澡堂女佣让我十分不适,特别是其中一集触手菌袭击巨乳白血球,非常擦边球了……不看也罢,健康生活的方式其实大家都知道不是吗?
《清平乐》
2倍速+跳,很快刷完了。很久没看这么赏心悦目的古装剧了。辫子戏和后宫戏烦透了!这次的服装设计还原度很高,台词好像也是符合当时的习惯的。喊“爹爹”不是“父皇”还是很温馨的。我想这个剧大概想塑造一个“好人”宋仁宗,然后就搞得有点尬——但是王凯的颜还是能化解这个尬的。加上皇后那个大女人真的爱了!